深化改革

柳州市打造“信息化同步互动课堂” 助推城乡教育优质资源共享

文章来源:广西改革APP发布日期:2022-08-11

近年来,柳州市持续推进“信息化同步互动课堂”研究与试点建设,全面建成“信息化同步互动课堂”平台,通过建立项目整体推动制度,创新多样化的精准帮扶教学形式及工作坊研修方式,完善质量监测保障机制,形成独具特色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柳州模式”,得到教育部和自治区教育厅支持推广。目前,全市5县及柳江区78个乡镇的986所义务教育学校均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一、“四位一体”整体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聚焦解决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把“互联网+教育”作为加快教育发展的有力杠杆,实施信息化精准帮扶。一是完善推进机制。成立市级县域同步互动课堂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将项目列入全市十大“为民办实事”工程推进实施,构建“行政推动、课题引领、专家指导、督导保障”的“四位一体”整体推进机制。二是探索应用新模式。在全市立项274个课题,对“同步互动课堂”教学策略展开专题研究,以课题推动教学品质提升。成立市级课题研究小组,推动教育部门和学校在项目建设、课程设置、人员培训、课堂应用评价、督导评估、优秀课例资源库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形成市域、县域内课堂教学同步互动规模化应用新模式。三是强化交流指导。邀请区内外高校、教研部门专家跟进指导,为全市2.3万多名区县教师提供“课前导学、同步备课、互动授课、智慧检测、作业批阅”等全流程指导,召开二十多次市级及以上展示研讨会,接待区内外一百多所学校近千人次来柳交流,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

二、“软硬同施”打通优质教育资源“外循环”

聚焦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和优良师资队伍匮乏问题,以“全学段应用、全场景教学、全过程管理、全方位服务”为目标,创新打造“城乡同步互动课堂支持平台”,促进校际教育教学资源走向公平。一是建设覆盖城乡的信息化互动教室。大力推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含村小、教学点)信息化互动教室建设,截至目前,共建成信息化互动教室6880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宽带网络接入率达100%,打通城乡教育资源共享通道,变地域性校际资源“内循环”为全市良性“外循环”。二是丰富拓展信息化同步互动课堂教学内容。发挥信息化平台在课堂管理、网络教研、团队活动、在线观摩和统计分析等方面应用中的技术优势,不断提升农村薄弱紧缺学科教学和农村学校管理水平。2021年柳州市五县及柳江区2125名教师实现使用同步课堂设备上课,惠及农村中小学生18万人,97%的课程为英语、音乐、美术等乡村薄弱紧缺学科,有力支撑了县区联动开展教师培训和跨校、跨区域学科教研等。  

三、“结对帮扶”促进城乡教学教研“齐步走”

聚焦农村学校开不足、开不齐、开不好课的难题,通过同步课堂建设深化结对帮扶,促进教学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实现城乡教育教学同步提升。一是建立市域县域结对帮扶机制。城区学校重点结对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薄弱初中,参与结对小学38所、初中1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1所,县域内的城乡结对学校126所,市域内跨县域的城乡结对学校22所,形成市域内、县域内两个层次城乡学校结对新格局。二是建立“八同步”同台教研机制。积极推动城乡学校“同台教研”,各县区以中心校为支点,运用“同步互动课堂”带动村小及教学点常态化按需应用,教师网络研修每周至少开展一次,推动帮扶学校之间实现课表、备课、上课、作业、作业批改、测试、辅导、教学反思“八同步”,累计开展教师网络研修活动705次,参与教师3.1万人次,共上了城乡同步课921节、远程专递课652节、名师网络课114节,有力推动农村学校教师教学水平同步提高。

文档附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