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

奋进新征程•柳州改革这十年

文章来源:市委政策研究室文档组发布日期:2022-10-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亲临广西视察、发表重要讲话,多次对广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特别是2021426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柳州视察并作出重要指示,对事关柳州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问题作出精准指导、指明重要方向。十年来,柳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着力推出一批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改革举措,破解一批制约发展的改革难题,办好一批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改革事项,推进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试点,培育一批改革方面在全国全区有重要影响的“柳州模式”和“柳州品牌”。十年来,柳州改革硕果累累、亮点纷呈,累计推进改革事项719项,得到中央、自治区肯定推广的改革实践经验达245项,为全力谱写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柳州篇章提供了强大的改革动力。

——这十年,我们蹄疾步稳推动经济体制改革,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为柳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强劲动能。

全力以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制造城,实施三年攻坚行动,出台经济稳增长若干政策措施等一揽子惠企扶企政策,全力做好产业发展“传统、主导、新兴、特色”四篇文章,积极构建现代经济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制造城,老工业基地“脱胎换骨”。十年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786家增加至1242家,工业总量约占广西比重1/5,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提高到17%。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的柳工集团轮式装载机销量保持国际第一,上汽通用五菱成为我国首个累计产销达2500万辆的民族品牌单一车企,柳钢高附加值品种钢比重超60%。特别是以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和改革举措推动柳州螺蛳粉产业由小米粉发展成为大产业,习近平总书记连赞“惊奇”,2021年预包装柳州螺蛳粉销售额152亿元、增长38%。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柳州模式”上升为“广西模式”,柳州乘用车电动化率达31.6%,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约1/10

加快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出台科技创新支撑工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争做广西科技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十三五”期,柳州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238.29亿元、位居全区第一,高新技术企业从281家增至681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载体由10家增加至28家,获批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2项。预应力锚具、工程机械等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参与建设“天眼”、港珠澳大桥、南极科考等超级工程,获批建设“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完善产业创新体系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柳州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城市示范、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2015年在全区率先成立市级行政审批局,“一枚印章管审批”、“全城通办”、“跨省通办”等改革持续推进,取消、调整、承接下放行政许可事项545项,市级事项100%实现“最多跑一次”,有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出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政策文件,在全区率先推行“一照多址”、“多证合一”、市场主体标准化地址登记等改革,企业办理营业执照前置审批事项由100多项缩减至35项,持续激发市场活力。稳步推进绿色金融创新,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有效运行。积极构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累计投放“桂惠贷”629.04亿元,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目前,全市各类市场主体达36.05万户,是2013年商事制度改革前的2.1倍。

纵深推进国资国企改革,组建城建、金融、文旅等九大集团,截至2021年末,市国资委监管企业(九大集团)资产总额7719.1亿元,是2012年的3.38倍,5家企业资产规模超过千亿元;柳工股权激励改革典型经验获全区推广。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发展,出台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系列政策,设立“柳州企业日”、“柳州工匠日”,全力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从财税、金融、土地等方面支持非公经济发展壮大,形成与企业同舟共济、携手并进的强烈共识。截至20229月,全市民营企业达8.44万家,规上民营企业3320家,11家进入2022广西民营企业100强。

——这十年,我们加快推动开放合作体制改革,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不断拓展对外交流合作“朋友圈”。

建立完善开放型经济发展机制,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中国—东盟自贸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对接,加快建设上海漕河泾柳东创新创业园、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西园),连续举办9届中国—东盟(柳州)汽车工业博览会。抢抓RCEP新机遇,加快推动对外贸易体制机制改革,出台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推动企业“走出去”深耕国际市场,柳工海外收入占营收总额超1/3,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工厂建成投产。创新“链长制”产业精准招商工作机制,2021年引进市外境内到位资金695亿元,改革经验获全区推广。

优化拓展对外开放通道,制定贯彻落实《广西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行动方案》的实施方案,柳广铁路顺利推进,落久水利下闸蓄水,机场新航站楼、火车站新站房、保税物流中心、铁路港等建成使用,临时航空口岸顺利开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国家物流布局枢纽承载城市建设成效显著。截至20229月,柳州共开行跨境(中欧)班列17趟,发货总量160.96万吨,累计出口超3亿元。

——这十年,我们扎实推进农业农村体制改革,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建立健全脱贫攻坚制度和政策体系,组建13个专责小组、86个工作队、1003个工作组,尽锐出战决胜脱贫攻坚,实现33.5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4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和全国、全区一道,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十年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7228元增至17369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3.01缩至2.39。完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江茶、融安金桔等地方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扩大,柳州油茶、青蒿素、林木加工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带动产业链增值、群众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建成国家农业产业园1个、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32

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土地“三权”分置、承包期延长30年等改革稳步落实,鹿寨成为全国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鹿寨县城乡融合发展、高端绿色家居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三江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三个自治区级改革集成试点加快推进。农村黑灰污水处理利用、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等改革形成“柳州经验”并获推广,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乡村“形实魂”全面提升。

——这十年,我们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擦亮山清水秀生态美金字招牌。

建现代生态体系,建立健全市、县两级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议事机制,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出台莲花山保护条例,推进广西公园城市试点建设,持续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种植洋紫荆28万株,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4%,全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7.22%。创新工业城市水环境保护和治理新模式,出台柳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筑牢柳江流域生态保护屏障。实现大气污染源监控智能化、网络化。目前,柳州地表水环境质量连续两年全国第一、空气质量全面优于国家二级标准,柳州因大气、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加大对汽车、钢铁、机械等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大力推进工业节能降耗,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目前拥有国家级绿色工厂6家,国家级绿色园区1个,柳州成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力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设,健全完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体系,深化“多规合一”改革,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深入推进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和国家智慧城市、老旧小区改造等试点城市建设,加快打造广西副中心城市,完成柳江撤县设区,成立北部生态新区,柳东新区成为全国产城融合示范区,加快形成“一主三新”城市发展新格局,新型城镇化建设经验获全国推广,棚户区改造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十年来,柳州市区建成区面积从172.1平方公里增至24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从158.88万人增至252万人,柳州城镇化率从58.38%提至70.33%,排名全区第一。

——这十年,我们不断深化社会民生领域改革,用心用情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持续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出台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实施意见,率先在全区推行集团化办学、“县属轮教”等措施,柳州成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批国家级实验区。推动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1%,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7.9%。扎实推进高等院校、职业教育改革工作,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转设为柳州工学院,成立全国首个面向东盟的职教集团,柳州成为全国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4.55%以上,各阶段教育实现蓬勃发展。

扎实推动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大力推进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柳州成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国家级示范城市,因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明显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先行先试推进医保DRG付费改革,中医病种医保支付改革全国领先,“一张发票”结算管理模式和实行国家谈判抗癌药品“双渠道管理”的“柳州经验”在全国推广。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制度改革,2021年以来为群众减轻用药、耗材负担超5亿元。推动集采药品进药店、进村卫生室,老百姓在家门口、不出村就能购买到降价药

大力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支持精品文艺创作,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柳州螺蛳粉制作技艺、多耶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探索媒体融合发展柳州路径,柳州成为全国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试点。加快建设文化旅游特色名城,2021年全市接待游客6566.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消费769.8亿元,成功创建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市

实推进民主法治体制改革,完成“两院”机构改革,家事审判改革“柳州模式”获中央政法委肯定。稳步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三江县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确立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加快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建设,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探索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试点新路径,社会治安防控能力显著提升,成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人民群众安全感由2012年的82.72%提升至2021年的98.28%

——这十年,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党的建设和纪检监察制度改革,纵深推进全面从严管党治党,筑牢改革发展坚实保障。

坚定不移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连续出台四个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规划,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健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1+N”系列制度文件,创新“聚焦中心、蹲点一线”干部考察识别模式,大力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建设堪当柳州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实施人才新政,加快建设自治区级人才城,全市各类人才总量达96.13万人。

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市县两级纪检监察机构改革,构建全方位权力监督格局,乡镇监察制度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区推广。探索“四责协同”机制,建立“1+4”监督模式,构建一体推进“三不腐”工作格局。大力推进清廉柳州建设,努力实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社会清朗。

  踏上新征程,改革再出发。柳州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更实的方法和举措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奋力谱写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柳州篇章!


文档附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