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

政校企共建 协同创新 联合育人 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柳州样板”

文章来源:广西改革发布日期:2025-08-18

2024年,广西聚焦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奋力改革攻坚,涌现出一批优秀改革成果和实践经验。根据自治区党委深改委工作部署,自治区党委改革办组织开展广西改革攻坚十佳成果和优秀成果评选,并结集出版《广西2024年度改革攻坚优秀成果》,这是广西各地各部门勇于求变、敢于求新、善于求质的集中体现,是广西各个领域改革创新的先进典型,是广西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的最新成果。

一、基本情况

推动产教集聚融合,打造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开放合作创新高地是教育部与广西部区战略合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柳州市积极践行教育部和自治区关于“一体两翼五重点”新阶段职业教育改革部署要求,围绕柳州加快汽车产业焕新升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需求,依托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政校企共建、协同创新、联合育人的市域产教联合体,形成产业基础扎实、职教资源丰富、融合态势良好的新格局。广西(柳州)汽车产教联合体入选全国首批28家市域产教联合体,柳州在2024年全区面向东盟职业教育开放合作创新高地建设推进会上作典型经验介绍。(如无特别注明,本文数据均截至2024年底。)

二、主要改革创新举措

(一)强化“三大保障”,探索“政校企共建”模式

一是探索“基本保障+发展专项+绩效奖励”机制保障联合体成功培育。出台《柳州市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试点实施方案》《柳州职业教育支持“一二五”工程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探索建立“基本保障+发展专项+绩效奖励”保障机制,累计支持专项经费近1000万元。二是搭建“理事会、秘书处、运营平台”三级管理模式保障实体化运营。成立产教联合体理事会并设秘书处,联合上汽通用五菱、优必选等74家企业共建广西(柳州)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由专业公司实体化运营。基地聚焦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5个、实训基地80个,开发生产性实训项目100余项,开展公共技能实训项目91项、专业技能竞赛55项。三是打造联合体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保障供需精准对接。整合工信、人社、教育等部门资源,搭建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创建“产业需求”“人才培养”“政策支持”三张清单,推动政企校社各方人才、技术、科创、师资等供需对接,实现教育教学与岗位生产精准对接、精准供应。

(二)建设“三个中心”,探索“协同创新”模式

一是建设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心。建设柳州工匠学院、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现场工程师学院等联合体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心,为“新能源汽车订单班”“菱大师班”等培养学徒4625名,以“柳职院—东风柳汽:汽车试验试制”等模式共育企业急需的现场工程师220人。二是建设企业员工教育培训中心。建设上汽通用五菱智慧汽车培训中心、产教协同创新学院等企业员工教育培训中心,为企业开展入职培训、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新能源汽车等专项培训超过27.5万人/日,联合体内企业为职业院校提供实习实训量1.72万人/月。三是建设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培育建设广西汽车研究院、协同创新研究院等应用技术研究中心,新建先进模具研发制备科学与技术等市级重点实验室3个,探索实践“工程设计—产品制造—运行维护—升级改造”全链条式科研与技术服务,为园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1000余项。

(三)推进“四项改革”,探索“联合育人”模式

一是建立“专业调整”机制。推行职业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专业对接产业布局动态调整,建成以“汽车+工程机械+轻工(智能家电)”为龙头的先进制造业产教融合专业群,增加工业互联网应用、智能制造装备技术等专业布点,目前校企共建专业164个。二是建立“课程共建”机制。组建“校企1+1”教材建设团队,对接行业企业标准共同开发校本教材185种,共建教学资源库7个。将上汽通用五菱、广西汽车集团等企业56门内部培训课程转化为联合体学校专业课程,共建课程266门、开发新课程120门。三是建立“双师培养”机制。在企业建立教师实践基地、“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在学校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博士工作站,校企共育工业机器人技术等教师教学创新团队6个,累计有3000名教师进入企业轮岗实践,600名企业高技能人才进入学校参与教学科研。四是建立“伴企出海”机制。锚定企业“一带一路”发展需求,校企合作开展境外办学。广西科技大学牵头成立中国—东盟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学院,与东风柳汽、广西汽车集团联合培养汽车产业技术创新人才,推动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建设一批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每年开展对外合作项目55个;累计招收留学生超过1600人,开展境外培训1.2万人次。

三、主要成效

(一)有力支撑柳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培养的广大产业工人队伍为柳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制造强市奠定坚实基础,柳州工业经济总量稳居全区第一,入选全国2023年先进制造业百强市。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0%。全年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3.7%,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75.6%,新能源汽车产量高速增长带动配套产品锂离子电池产量增长135.1%

(二)培养了一批高技能职业人才

全市有郑志明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8个,自治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6个,涌现出以党的二十大代表、广西首位“大国工匠”郑志明和全国“金牌工人”丘柳滨为代表的一批高技能人才。柳州3次获评广西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的市。

(三)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培育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团队20多支、教师2300多名,占比达63%,居全国前列。获评国家级教师创新团队4个,荣获自治区教学名师等荣誉57项,《“产—教—城”融合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新能源汽车技术等7个专业获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首批产教融合试点专业,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地方重点产业适配度超90%20222024年,职业院校毕业去向落实率稳定在90%以上,留桂去向落实率稳定在68%以上。

(四)有效助推广西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职校与柳工等企业开展订单人才培养,企校协同开展一线员工培训超过3万人次/年,每年为合作方提供毕业生超1000人,助力柳工“走出去”,海外营收占总收入超40%。为上汽通用五菱等企业开展“海外高素质技能人员专员班”订单培训近200人次。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全面参与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建设,为企业节约成本超千万元。


文档附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