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筑基 加工增值 多元化赋能三江县归东村以千亩野生葡萄产业串起“致富路”
文章来源:市委政策研究室文档组发布日期:2025-09-28
近年来,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苗族乡归东村以野生葡萄特色产业为核心抓手,深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构建起“种植筑基、加工增值、多元化赋能”的葡萄产业发展新格局,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之路。2025年,归东村野生葡萄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500万元,带动农户平均增收2万余元,葡萄产业已成为归东村名副其实的“致富果”。
一、构建“原生保护+科学繁育+生态种植”体系,破解种质资源保护开发难题
一是建设归东野生葡萄核心示范区。加强归东野生葡萄产业发展布局,深化与区内外科研院校、专家学者沟通联系,对归东野生葡萄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产业结构、建设用地、发展策略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建成归东野生葡萄核心示范区,培育壮大示范区种植面积,截至目前,核心示范区野生葡萄种植面积达3660亩,年产鲜果超76万公斤,获评广西“四星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二是创新种质资源保护机制。依托高寒山区独特气候条件,建成野生葡萄原生种质保护园,每年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母树抚育与基因保护,组建专业团队对百年野生葡萄母树实施“一树一牌、一树一档”保护机制,实现种质资源“保护性开发、开发中保护”。三是建立科学良种繁育机制。归东野生葡萄具有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归东村深化科技赋能,加强与广西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开展野生葡萄选育改良和技术攻关,通过“原生母树接穗+无病毒培育”技术创新,建成标准化育苗基地15亩,葡萄扦插(育苗)成活率从15%提高到70%。
二、打造“立体化种养+产业化发展+品牌化经营”模式,推动“山间野果”向“高端饮品”价值跃升
一是构建“野生葡萄+富硒茶叶+高山土鸡”立体种养体系。创新实践“架上葡萄+架下茶叶+茶下养鸡”多层级立体种养模式,经多年实践验证,在不影响葡萄品质前提下,每亩土地综合收益较传统种植提升3倍以上。2025年,采用立体种植的农户每亩年均增收达1.5万元。二是构建“政策扶持+企业引领”产业发展体系。利用粤桂协作、国家移民管理局定点帮扶等政策,引进三江县民心酒业有限公司,建成80吨级葡萄酒生产线,完善配套野生葡萄冷链系统,野生葡萄酒年产能达60吨以上,冷链系统年储存野生葡萄12.5万公斤。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建立“保底价收购+效益分红”双保障模式,企业以每斤5元的保底价收购农户葡萄,既解决了农户“卖果难”问题,又为企业加工提供稳定原料。构建精深加工体系,积极拓展葡萄加工产业链,持续优化葡萄酒酿造工艺,不断提升柔和度和出酒率,同时开发出半甜型、桃红型等细分产品,覆盖大众消费、礼品定制等多场景,进一步拓宽市场空间。三是构建归东野生葡萄品牌化经营体系。强化品牌标准化建设,统一归东野生葡萄产品的技术标准,成功注册“归东野生葡萄”、“归东红”等商标,获三公国际资信评估品牌口碑指数五星级认证。2025年,“归东红”葡萄酒在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中斩获“双金一银”,优质产品通过SC认证远销全国各地,品牌竞争力与社会影响力持续增强,实现归东葡萄从“山间野果”向“高端饮品”的华丽蜕变。
三、探索“葡萄+”多元化赋能发展之路,推动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探索“葡萄+旅游”发展模式。深入挖掘葡萄产业的生态、文化和旅游功能,将归东野生葡萄与各类节庆活动、赛事结合起来,打造集观光、体验、销售于一体的文旅新业态,实现“以节聚客、以客促销”。2025年归东野生葡萄文化节期间,推出姑巴回门民俗巡游、葡萄采摘、“葡萄王”评选、消费帮扶签约等特色活动,吸引周边区域众多游客前来体验,单日最高接待游客量突破3000人次。二是探索“葡萄+电商”销售模式。改革产销对接模式,探索“线上直播+线下采摘”双渠道销售,葡萄采摘期组织种植户在果园开展直播推广销售,直观展示种植环境与果实品质,每年通过电商销售鲜果量2.5万公斤、“归东红”葡萄酒1.8万瓶,让归东葡萄走出大山、走向全国。三是探索“葡萄+合作社”助农模式。成立归东秀昌野生葡萄种植发展专业合作社,负责葡萄的统一管护、统一包装、统一销售、保底价收购,以归东村为核心,不断扩大野生葡萄种植规模,每年辐射带动周边村民新增种植野生葡萄300多亩,同时积极开展种植户栽培技术培训,技术普及率达85%以上。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