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

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做好“加减法”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文章来源:广西改革发布日期:2024-03-04

近年来,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坚持“围着企业转”,始终做好“加减法”,聚焦深化产业园区改革发展和有效解决项目建设突出问题,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面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2023年,新区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平均承诺提速率89.32%,长期位列柳州市县区第一,园区企业广西飓芯科技建成了国内首条氮化镓半导体激光器芯片量产线,晶联光电500吨ITO靶材项目开工建设,优必选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中国“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一、加“主动服务”,减“审批流程”,纾项目建设之困

聚焦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耗时长、流程多等问题,突出链式服务,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有效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局部“梗阻”。一是建立“链式”服务机制。制定《新区上汽通用五菱“一二五”工程项目审批实施方案》,形成“一链办”事项目录清单和服务台账,指定专人担任项目联络员,通过事前联系、事中跟进、事后服务,精准解决项目建设审批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新区共有14个项目列入柳州市2023年“一二五”工程五个百亿自主产业链重点项目表,已竣工投产8项,实现产值42.9亿元,同比增长18.2%。二是推行“一证开工”改革。通过豁免或承诺两种方式,在满足基本施工条件、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对部分重大工程和项目涉及施工许可的前置程序,用“一份承诺”取代“一摞审批”,直接办理施工许可证,推进项目提前2个月到1年进入施工阶段。改革以来累计为11个项目核发承诺制施工许可证,均为一个工作日办结。三是打造线上“云勘验”模式。针对风险可控的审批事项,申请人签署“云服务”同意书后,便可通过远程视频、邮件等方式,向勘验人员直观展示现场情况,比传统现场勘验提速80%,有效降低勘验人员的跑腿次数和企业员工的办事成本。

二、加“政策扶持”,减“经营成本”,解要素保障之难

聚焦项目建设用地紧张、资金压力大、企业人才短缺等难点堵点问题,通过盘活低效用地、落实政策激励和建设产才融合示范区等方式,用心用情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一是建立低效用地盘活利用机制。通过制定低效用地处置和闲置厂房专项行动“1+N”政策体系,出台新区地方标准,通过限期开发、技改转型、提升改造、腾笼换鸟等方式处置,盘活低效用地1200亩和闲置厂房约2万平方米。同步实行“双合同”监管,出让合同监管项目开竣工,监管协议监管项目产值、税收,形成监管合力,推动项目依约建成,加快投产达效。二是完善资金扶持政策体系。打好资金政策“组合拳”,深入实施“惠企政策暖心包”,加大减税降费政策宣传力度,加强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生产经营状况动态跟踪,实现精准化指导。新区第一批企业奖励申请将获批520万元,5个项目获得7.2亿元政府专项债支持,22家企业入选自治区“流动贷”白名单,4个项目入选自治区“项目贷”白名单,香兰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EOD项目预计获16.2亿元授信。三是健全人才引育留用机制。探索产才融合示范区建设模式,优化市场化引才机制,大力度引进和培养重点领域人才,多渠道强化平台载体建设。2023年,申报柳州市2023—2024年度急需紧缺专业人才项目共计61项。广西(柳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获批成为柳州市首批人才驿站,并获人社部批复同意成为部、区共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云上龙城公司入选自治区第三批产教融合试点企业。

三、加“政企联络”,减“服务距离”,消企业发展之愁

聚焦企业生产经营、降低成本、员工子女教育等问题,通过加大调研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实施减负增效专项行动、完善教育衔接体系,全力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一是完善实体经济调研服务机制。新区班子成员带领10个调研服务小组,紧盯197家(个)重点企业和项目,深入走访企业(项目)350家(次),召开现场办公会,全力纾解企业生产经营、员工通勤、大件运输等难题,收集各类问题240个,办结销号率达100%,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实施减负增效专项行动。制定《新区助力企业减负增效专项服务方案》,涵盖市场拓展、交通、用工、教育、医疗以及惠企政策等方面,因地制宜为企业减负。目前新区33家战略性新兴企业2023年实现产值143.7亿元,占新区规模以上总产值的55.4%,同比增长40.3%,拉动工业增加值增长19个百分点,成为新区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三是深化教育领域机制改革。把提升教育质量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成立教育集团,大力推进一贯制教育,建立双班主任制度,深化教学教研合作。把解决好企业员工子女入学问题作为“必答题”,通过挖潜扩容、改建功能室等方式增加中小学班级共15个,增加学位675个,有效缓解义务教育适龄学生大幅增长的问题。


文档附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