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

柳州市柳南区创新实施“红石榴334”模式 扎实推进基层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文章来源:广西改革发布日期:2024-06-11

柳南区是柳州市主城区之一,有汉、壮、苗、瑶、侗等42个民族聚居,常住人口62.3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5.24万,占比约40.46%。近年来,柳南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紧紧围绕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主线,创新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红石榴334”模式,通过拓宽“三个维度”、实施“三项计划”、打造“四大亮点”,带动辖区各族群众心手相连、团结奋进。2024年1月,柳南区获命名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一、拓宽“三个维度”,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厚植沃土”

柳南区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通过拓宽“三个维度”,不断夯实党委领导、政府主抓、部门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一是严格对标拓宽主线维度。区委常委会带头落实“六个纳入”,对照国家民委下发的创建测评指标,逐条逐项研究、周密安排部署。建立城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民族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创建工作专班,安排专项工作经费,制定工作实施方案,选聘50名创建指导联络员充实创建力量,架起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四梁八柱”。二是“三级联动”拓宽纵向维度。联动组织、宣传、统战、政法委等区直部门,制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规划,将民族工作纳入柳南区党建引领全域治理机制。联动镇(街道)、村(社区),将创建工作融入基层网格化管理,实现精准发力、一网统筹、一体推进。联动民营企业、社会组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百企行动,推动创建工作深入人心赢得广泛支持。三是选树典型拓宽横向维度。在辖区范围内选定民族团结进步十佳先进典型,在“精彩柳南”微信公众号开辟专栏,大力宣传“柳工集团树起创新和团结发展的行业标杆、银山街道实施‘五个一’工作法加强民族事务治理、广电社区建立‘红石榴之家’为群众服务、南站派出所建立‘红石榴调解室’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等创建工作经验做法,让各级各单位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二、实施“三项计划”,为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浇灌养料”

柳南区通过实施“三项计划”,有力推动辖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常开长盛提供了充足“营养”。一是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组建红石榴学校联盟,全面实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覆盖辖区64所中小学7.5万余学生。持续开展“红石榴”主题文艺汇演、文创展等各类活动,打造了实验小学“民族团结美的教育”、西鹅小学“高沙锣鼓非遗传承”、壶西实验中学“侗笛特色”、四十六中“篆刻艺术”、鱼峰山小学“楹联文化”等一批特色品牌,推动竹鹅小学与新疆依麻木镇国语小学结对共建。二是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依托柳南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服务中心,设立红石榴社区志愿服务团,打造“和事佬、睦邻惠、红蜡烛”等11家群众服务平台,累计开展31场次就业惠民行动,提供就业岗位2.8万个,惠及辖区5万多名群众。扎实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百企行动,积极创建五好示范企业,为辖区154家企业提供各类服务1000余次,大力营造互嵌式发展环境。三是实施“文旅促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开通红石榴班车民族团结客运专线,推出螺蛳粉小镇文化展馆、流山革命历史展馆、百乐竹海公园、滑翔伞飞翔营地等系列精品旅游线路,打造“红石榴”螺蛳粉、洛满水油堆等一批旅游产品。连续4年举办螺蛳粉小镇文化节,获评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近年来累计接待全国各族游客35万人次。

三、打造“四大亮点”,促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结出硕果”

柳南区以打造“一阵一带一圈一网”四大特色亮点为抓手,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结出“累累硕果”。一是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教矩阵。以柳南区委党校为主阵地,设立各镇街“同心文化广场”和“红石榴宣教中心”,组建“红石榴”宣讲团、名师工作室,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云课堂。设计以“红石榴精彩柳南”为总领的系列品牌标识近百个,开发民族团结款螺蛳粉、红石榴书签等产品。二是建设“红石榴”螺蛳粉产业示范带。以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山湾村为牵引,积极打造“千亩螺田、万亩竹林”,建成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4个螺蛳粉原材料种养殖基地,引入培育预包装螺蛳粉生产企业43家,吸纳少数民族群众2000余人就业,带动各族群众共同致富。三是构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示范圈。全力打造柳州火车站紫荆志愿服务站、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飞鹅商圈服务站、法律服务站、慈善服务站以及南站派出所、南天社区红石榴服务团等“四站一所一团”服务圈,年均服务110万余人次,其中帮助来自新疆的喀迪尔·阿卜拉与本地人结婚成家,获评自治区民族团结模范家庭。四是构建基层民族事务治理网络。创新实施“大事派单、小事协商、私事互助”“三事分流”工作机制,综合运用“三熟”(找熟悉的人、进熟悉的门、做熟悉的事)、“三进”(样本案例进社区、诉调对接进网格、“和事佬”说和进家门)等工作方法,积极构建基层民族事务治理与社区治理、社会治理“三治融合”治理体系,近年来为辖区各族群众调解纠纷70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着力打造团结互助美好家园。


文档附件:  

相关链接: